登录/注册 搜索

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知识问答

发布时间:2020-07-01 00:00:00| 类型:

    1.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?

    答: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指被各群体、团体、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、表演、表现形式、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、实物、工艺品和文化场所。

    2.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哪些内容?

    答: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:

    (1) 口头传说和表述,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;

    (2)表演艺术;

    (3)社会风俗、礼仪、节庆;

    (4)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;

    (5)传统的手工艺技能。

    3.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特征是什么?

    答:非物质性特征、生态性特征和“活态”性特征。

    4.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方针是什么?

    答:保护为主、抢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传承发展。

    5.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?

    答:生命性原则、整体性原则、人本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。

    6.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原则是什么?

    答: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,明确职责、形成合力;

    长远规划、分布实施,点面结合、讲求实效。

    7.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目标是什么?

    答:通过全社会的努力,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、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,使中国珍贵、濒危并具有历史、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,并得以传承和发扬。

    8.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措施是什么?

    答:

    (1)开展普查,用现代化手段真实、系统、全面地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,建立档案和数据库;

    (2)制定标准,科学认定,建立国家级和省、市、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;

    (3)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、认定、保存和传播工作;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,探索动态整体性保护方式;

    (4)发挥政府主导作用,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、专家咨询机制和检查监督制度;

    (5)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,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;

    (6)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,大力培养专门人才;

    (7)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、教学和宣传展示,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。